English

徽州学研究刍议

1999-03-26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地域文化的研究对我国整体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继敦煌学、藏学之后,近年来,徽州学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。

徽州学是徽州文化学的简称。自宋代以来,在今天的皖南,主要是徽州一带,文化呈现十分繁荣的局面。哲学上的新安理学,集大成者为朱熹;江永、戴震则为乾嘉学派的中坚;绘画方面有“师法自然”的新安画派及徽派版画和由此而衍生的徽派刻书、篆刻、砖雕、木雕、石雕、建筑等。至于徽剧、徽墨与歙砚,更是名闻遐迩。明清以降,徽商崛起,经济力量的雄厚加上与外界交流的频繁,更加速了徽州文化的发展,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学者,如数学大师程大位、物理学家郑复光、历史学家俞正燮。近现代各类才俊更是层出迭见,如工程专家詹天佑、经济学家王茂荫、画家黄宾虹、教育家陶行知、音乐家张曙、国学大师胡适等。这些著名人物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对上述人物及学科的研究,不仅是徽州文化学的重要课题,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学的重要课题。

近十多年来,有关徽商、徽州契约文书、徽州土地制度、徽州社会、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专著、论文出版发表已多,尤其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出版的《徽州千年契约文书》2000万字40巨册,为徽州学研究最大型资料书。可以说,徽州学研究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。但是,从整体来看,目前对徽州学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。如何推动徽州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?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急待解决:

首先,研究队伍的建立。目前的研究队伍比较零散,人员很少,尤其是专门研究徽州学者更少。许多学者把徽州学作为副业稍带作点研究。这无疑限制了这门学科的发展。因此,需要组织精干稳定的队伍,集中精力沉下去,作长期努力,才能使这门学问发扬光大。

其次,资料的采集与整理。徽州文献浩如烟海,已整理发表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,大量资料存留在民间,尤其是口头资料更为丰富宝贵。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采访,进行录音录像、手抄复制。许多资料如不迅速搜集整理,便有丧失灭绝的危险。徽州民间保存大量的手写本文献,绝大多数是孤本,一旦丢失便不可再得。更有一些古民居、古建筑也在不断地受到毁坏。因此,抢救工作刻不容缓。对于收集到的资料要分门别类加以整理,建立资料中心,供研究者使用,必要的要出版发表,方便学者。

其三,加强对徽州学的综合研究。徽州学包括众多学科,涉及面广。目前许多人各自从某一方面作个案研究,选题比较偏窄,互相之间又联系交流不够。这势必影响徽州学研究的整体水平。必须有点有面,选取重点课题集中力量进行突破,从而带动相关子课题的深入研究。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,寻求带规律性的东西,使徽州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。

其四、加强经费投入。队伍的建设和资料的收集都需要经费。黄山市一位学者研究徽学多年,节衣缩食,自费收集大量资料,其情非常可嘉。但要求学者们都这样,必然影响研究工作的开展。因此政府与有关部门筹措必要的研究经费实属义不容辞,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是项利国利民的行动,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。

目前,安徽大学有关院系已把徽州学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进行攻关,制定了长短期研究计划,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,相信不久的将来,会有丰硕的收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